一、舆情综述
9月10日,由新华社的《经济参考报》主办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在京开幕。《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美国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应邀首次来华对话,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能源体系变革、技术创新等话题与来自科技部、工信部、新奥集团等国内专家和能源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探讨。
在论坛上,杰里米·里夫金表示,中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有着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长期规划的眼光。与此同时,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宝藏,以和为贵的人文精神。有这三大财富,中国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或将在25年内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型。这一论断受到不少媒体追捧,被作为报道的重要内容和倾向。
与会专家讨论的重点则在路径实现上,国务院参事徐锭明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绿色技术为核心;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国斌提出,中国要走以两化融合为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政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中国需明确战略引领第三次工业发展;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至2060年以后,进入未来能源体系的示范和推广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日益受舆论关注
里夫金认为,在整个历史当中,通讯革命与能源革命的出现、合并,将改变我们所有的经济范式,改变所有的社会形态。他分析,19世纪规模化印刷与煤炭动力蒸汽机结合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集中供电与电子通讯结合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当前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化石能源利用出现种种问题的形势下,这一理论得到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回应。在我国,其成为热词,始于2012年5月底上海几张大报集中编译报道了4月21日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封面专题系列文章。
去年6月初,中信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版,“又为这把‘火’添柴加油。”当月5日,新华网头条新闻重点报道此事。
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先生在9月10日论坛开幕致辞时介绍,2012年,《经济参考报》联合新华网、中国新华新闻电视台、新华新闻电视网等社内媒体用40多个整版,近1100多篇稿件,历时一年多,连续报道了国外有关专家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思考和论述,中国有关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研究和实践。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还介绍,为助推中国发展方式转型,传播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中国新产业革命理念,除在北京举办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外,还在青岛、长沙、石家庄等地举办“第三次工业革命讲座”。整个活动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从9月8日持续到9月24日。
可否成为我国家战略尚不清晰
在里夫金看来,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从五个方面着手,而且必须同时建设,这五大支柱分别是:(1)向可再生能源转变;(2)将建筑物改造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3)使用氢和其他储存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力网转化为能源互联网;(5)将运输工具转变为使用插电式及燃料电池的交通工具。
他认为,现在要保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会消失,需要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投资。基础能源、基础物流、基础产品都要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这个过程需要25年到30年。2007年,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尝试根据这一构想投资,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不少城市因无力支付实施规划的财力而放弃能源系统改造,德国是实施该构想并坚持较好的国家。
在美国,里夫金在演讲中表示,奥巴马总统花了数十亿的美元投入绿色经济项目中,“但是他现在却没有得到绿色经济”。因为这些钱投人到条块分割、互相不连接的各个不同的项目中,而在这样一个大型的经济革命时代,所有的支柱是相互依靠、相互支撑、相互链接的,不能分割考虑。
据媒体报道,我国中央高层领导重视此预言,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在论坛上,有专家也呼吁,“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包含的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创新为我国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也为我国突破能源环境的束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舆情传播
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9月10日至9月19日,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关新闻报道700余条,以介绍里夫金的观点及与会专家的点评为主。
媒体信息走势图
解析:9月10日,“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在京开幕。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的首站,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会见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里夫金及其他与会专家,副社长路建平出席论坛并致辞。作为论坛的一部分,主办方《经济参考报》简要报道此论坛流程以及大讲堂的整体议程与背景。
《经济参考报》等媒体主要报道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得到较多转载。如《里夫金:中国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将成亚洲新能源应用龙头》、《胥和平:第三次工业革命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徐锭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绿色技术为核心》、《李国斌:中国要走以两化融合为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
9月13日、16日、17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大讲堂”相继在青岛、长沙、石家庄开讲。《里夫金:儒家哲学将会使中国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里夫金:沿海城市具有利用新能源优势》等被报道,但转载量明显下降。
三、媒体及专家解读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里夫金是主要倡导者,在论坛上,国内专家主要结合国内经济、能源发展情况作点评报告,现将受媒体关注较多的报告内容整理如下: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史上第一次智能基础设施革命
里夫金说,“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史上第一次智能基础设施革命,必将带来人类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发展。”能源互联网将每一件家电、机器,每一个企业、住宅和每一辆交通工具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仅在美国,就有2600万数码智能电表在提供电力使用的实时信息。今后十年,美国和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将装上智能电表。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而言,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大挑战是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中国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正在尝试各种可利用的能源,但路径并不清晰。”里夫金说,中国确实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幸的是,中国是在过去20年间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顶峰时才加入的。
现在,如果中国想在新世纪扮演领军角色,就需要加快发展速度,以适应即将来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如果单纯依靠化石能源、核能,以及集中供电等技术,就不是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
里夫金表示,未来几年,中国需要对未来经济走向作出重要决定。中国面临着继续长期使用化石能源的巨大诱惑,也具有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何去何从影响着中国及人类的前景。
——9月2日《经济参考报》
(未完,详情见《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