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讯:迎来政策蜜月期,光伏企业更应借力政策,角逐市场。《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各部委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件》)就是工信部的配套措施之一,《条件》对光伏行业中制造领域的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和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做出规定,以此来推动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调查造成外需减少,整个行业如果不削减产能将很难得到发展。”高宏玲说,《条件》对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做出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但这只是一个引导性的意见,政府也会给通过规范认证的企业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让企业享受更多的补贴和支持,以此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现在很多企业没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如果有新的升级换代的技术出来以后,将会有大量的光伏企业倒闭。”韩晓平告诉记者,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光伏产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行业门槛,解决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提高行业标准促进兼并重组
《条件》中规定,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光伏企业必须具有产品独立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能力,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在环境、资源利用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对于这样的指标性规定,高宏玲认为,目前我国的光伏行业除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较成熟外,新技术储备方面严重不足。现在很多企业都只是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然后通过价格优势占有市场,这样不利于光伏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所以《条件》把研发费用的投入作为一项规定,就是希望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