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工业经济运行,但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关注。有消息称,国家多个部委近阶段将完善有关淘汰过剩产能的“组合政策”,诸如加强银行审贷管理、实施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量限制等。
实际上,自进入2013年以来,能源领域正在经历着各种改革,包括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完善成品油调价机制、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等。7月9日,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际上都会对耗能高的产业造成影响,从而达到淘汰过剩产能的目的。
能源改革倒逼产能淘汰
日前,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研究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将会在本月颁布。
记者注意到,相关部委的“组合政策”完善方向,跟能源领域密不可分,一方面是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等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将加快研究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的机制。
今年以来,能源领域的改革涉及煤、油、气等多个方面。3月,国家发改委将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中的调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在煤炭领域,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已经实行了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等重大改革,煤炭市场化更进一步。
对于能源领域政策调整如何对过剩产能造成影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克隽对记者表示,“能源改革对重点行业的产能淘汰可以说是借力,从高耗能行业的上游能源供应入手,可以直接控制行业内的产能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