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近期部分媒体披露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报道。近日,财新网《新世纪周刊》杂志发表了“重启电力改革”的文章,文中指出“新一轮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定,国家电网有望一拆为五”。受此类信息影响,电力设备企业,特别是“国网系”电力设备企业大跌。
结论:中国的电力工业一定会出现改变,但更可能是一个渐进过程。“方向已定”的粗暴论断不具有说服力,“一分为五”不是最优模式,也不能解决目前电力工业主要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最终胜出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主要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但没有形成具有普适特点的标准模式。相比而言,我们认为法国的模式较英美激进式改革更切合中国国情,即以电力交易为突破口,逐步放开售电,在厘清电价体系的基础上实现配电、输电的财务人事独立。
我们认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可能率先启动的是反应资源价格的电价体系构建,以及电网主辅、主多的分开;中长期来看,“国网系”及电网三产类设备企业的定位可能是个问题,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的行业地位仍难以撼动。
电力工业确实面临深度改革经过过去几十年的超常规发展,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及电网规模都已成世界第一,基本解决了硬缺电问题。
但同时整个电力工业体系效率偏低,电力工业发展的持续性与协调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几个方面突出矛盾仍然没有解决:
1.电价体系的僵化导致发电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能力脆弱,导致周期性缺电与过剩反复出现;2.发电与输电关系不协调,区域性电荒与窝电并存;3.输电网与配电网之间不协调,配用电设施落后;4.整个电力工业体系效率较低。
电力体制改革是旷日持久的博弈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是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的,如果考虑电力部公司化改造,那一轮的改革的启动时间在1995年,前后历时近8年;2002年版本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形成,前后历时也近5年。在2000-2002年关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方案中,国务院主管工业的领导、国家计委等领导机构有记录的讨论有几十次之多。
2013年3月20日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报道的点评27电力是必不可少的能源方式,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动一发而牵全身;目前仅直接服务电网的员工就超过200万人,改革也直接关系数百万家庭的生计。
我们认为,电力体制改革更可能在探索中逐步推行,发电、电网、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改革方案的认同程度可能也有较大差异,改革不会一步到位。